#1 阅读卡片 - 原则
“当公司只有我们几个人时,我们之间建立了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因为我们相互了解、相互关爱。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员工人数达到50—100人,我们就像一个社区。规模再大一些,社区的概念也开始淡化,因为我们之间不再以同样的方式了解对方。那个时候,我认识到,把员工按每100人(依共同的使命)分成一个组(部门),是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最佳方式。” Excerpt From: 瑞·达利欧. “原则.” Apple Books.
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腾讯内部竞争机制大概都是有一部分这样的目的,而且另外一点我在创新者窘境中看到的,有时候大公司为了进入可能出现的新市场,会创建一个和目前市场相匹配的团队去尝试,让这个小团队根据市场的价值网生成自己的流程以及文化。这样的方式能更好的适应市场,并能有机会抓住这些破坏性创新创新的浪潮。
每个人都会犯错。主要的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普通人则不能。Excerpt From: 瑞·达利欧. “原则.” Apple Books.
这就体现了如何从错误中学习的能力是多么的重要了,其中整个流程应该是先综合分析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然后得出一条看似可以解决的方法,下一步就是在新的循环阶段进行时进行验证,重复往返整个流程直到你原定的最终目标。
“你对正确的渴望不要超过你对事实的追求。杰夫·贝佐斯讲得好:“你必须愿意接受反复的失败。如果你没有接受失败的意愿,你就要注意,自己不要再去创造了。” Excerpt From: 瑞·达利欧. “原则.” Apple Books.
杠杆策略是一个非常好的试错机制,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满足生存的需求上,这部分带强调稳定不出错,然后在安排一小部分可损失的资源尝试那些概率低但能获得高收益的事情,这一点加上上面犯错的流程,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接受每一次高概率的错误,然后再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提高概率,然后再碰到成功之后就会带来高额的收益。
人们通常会为自己犯错感到沮丧,这是因为他们目光短浅,只看到了不良的结果,而没有看到错误实际上也是进步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Excerpt From: 瑞·达利欧. “原则.” Apple Books.
“乔丹简直沉醉在自己的错误中,把每次错误都当成改进的机会。乔丹明白一个道理,错误就像是玩小拼图游戏,每完成一个,就会得到一个宝贝。当你每犯一个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就会使你在未来免于再犯几千个类似的错误。” Excerpt From: 瑞·达利欧. “原则.” Apple Books.
面对错误的时候可以使用二阶思维模型,而用达里奥的话来说可以考虑更长远的结果。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能将错误带来的沮丧换成动力的方法。
“不要患得患失,要朝着目标努力前行。要自省自警,别人对你很到位的批评,是你能得到的最宝贵的建议。” Excerpt From: 瑞·达利欧. “原则.” Apple Books.
“你的上司也可能会指出你工作中的缺点,有则改之,继续努力就是了。” Excerpt From: 瑞·达利欧. “原则.” Apple Books.
有点类似于进入心流的状态,在工作的时候专注于工作本身,而不是考虑我不想做,我想喝奶茶这样的心理过程,当专注于工作之后,心里就只有一个如何提高效率,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这样的想法,抗拒感自然而然的也就没了。
“在意他人的“埋怨”“赞美”或者“正面”“负面”评价,不利于你从反复的工作流程中学习。要记住,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除了作为未来的教训,不要再纠结。” Excerpt From: 瑞·达利欧. “原则.” Apple Books.
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这句话还挺有诗意的,可能道理都懂,就是在遇到需要用到它的时候不知道扔到哪里找不到了,怪不得有的小伙伴在失恋的时候听听音乐就能走出来了,心流不光是在工作中有用,失恋中也是蛮有用的。
“每个人都有缺点,一般都会以犯下某种错误的形式体现出来。通往成功的捷径始于了解你自己的缺点,并努力改正。一开始要把错误记在纸上,连线找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写下你面临的最大挑战,即最妨碍你实现愿望的那个缺点。” Excerpt From: 瑞·达利欧. “原则.” Apple Books.
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出现相同的错误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缺点一直存在,问题的根本并不是事情,而是在于自身。再加上人们对于自己往往都是额外的宽容,所以这就进入了选择性忽略,下次再犯的无限循环了。在日记中反思是个好方法,而我也是这么做的(虽然效果微乎其微,但总归是有一定效果的),如果有人问值不值得,那我还是会推荐的。
记住:你的痛苦都存在你的脑海中。如果你想进步,你就需要找出真正的问题和痛苦所在。通过直面痛苦,你能把自己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看得更透彻。反思并解决这些问题会让你更具智慧。
感觉如果达里奥是这么做的,那么我认为他的脑海每天都非常痛苦,然后在努力解决之后所能带来的快乐又让他上瘾。有点像去健身,锻炼的时候痛苦,但是对于那些乐于撸铁的人来说就是这种撕裂感让他们上瘾。
在这之前我的读书笔记都是在整理完成之后最后总结出来的文章,所以时间比较久,但实际上我平时几乎每天都会进行内容的产出,很久之前读到的一段话 “创作者应该公布他/她的创作过程“,我也会继续尝试一段时间,希望小伙伴能够在我这种”和作者对话的读书卡片”中,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