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 从放弃到入门

日记 - 从放弃到入门

为什么有很多人尝试写日记,后来却又放弃了?大家都知道写日记的好处,但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阻碍我们。实际上,我从小就不写日记,日记是我工作之后才养成的习惯,在刚开始写的时候也放弃过很多次,好在是又给捡了起来,最终找到了一个我认为目前来说最科学的写日记的方法。一直实践迭代到现在,这里说点我的经验。

why diary

对于日记,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为什么那么多人放弃。我总结出3种常见的场景:**第一,写日记的时候不知道写什么?第二,工作学习一天,晚上回家还要做家务,没有时间写日记。第三,坚持写了一段时间的日记,但是后来发现日记都是流水账,没有实质内容,感觉没什么意义。**这三种情况最后都会导致放弃写日记的想法。如果你遇到过其中某个问题,恭喜你,这三个阶段我都经历过,而我就是使用接下来要说的TTD日记方法解决了上面三个问题,希望也对你有所启发。

TTD日记到底是什么?

TTD日记结构总共有3部分组成,这里总结出了一个一个公式,方便大家记忆。

日记 = Todo + Timestamp(时间戳/时间日志) + Diary(日记内容)

Todo很好理解,当日的任务。而Timestamp 时间戳也可以称呼时间日志,目的是为了记录执行任务的时间节点。最后Diary也就是日记内容,则是相应的日记内容,里面包括一些关于任务的总结,复盘,进度等信息,还有一些杂七杂八随心所欲的内容,这里就根据个人需要随意增加。但总的结构是这三个大模块。下面我会通过我平时日记的流程,分别介绍是这3部分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如何写TTD日记?

古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具体的操作之前,先介绍一下使用背景和书写工具。

纸质日记 vs 电子日记

相比于在纸上写日记,我认为电子日记最大的好处有3个,方便搜索,方便携带,方便迭代

日记如果只记却不看,其实际上效果是大打折扣的,对于看来说搜索快速查看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这也是我选择使用电子日记最重要的目的。

例如,之前女朋友随口提了假期旅游的想法,当时机智的我立刻就写到了日记里并补充了一些计划和安排,但因为后来工作给耽误了,也就不了了之了,突然有了一个合适的机会,想起了之前的安排,但是之前的计划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冲刷内容根本记不清,就需要查阅当时的日记。

如果是纸质日记,就需要一页一页翻,记录越多,查得越慢。而电子日记只要记得几个关键字,就能快速定位。

第二,方便携带:即使记录的再多,也都是数据,可以随时随地的保存在云端,走到哪里只要有网络就能直接进行书写和查看非常方便。

第三,方便迭代:纸质日记如果想要迭代就只能使用旁边的空隙来书写,或使用便签贴在上面,但是随着内容的增多,日记变得越来越臃肿,并且乱哄哄的不好管理。但是电子日记可以方便的增加和修改,并且可以增加图片,网站链接等不同介质的信息,让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提高使用效果。

书写工具

Bear + Markdown:市面上写日记的应用不下几十种,而我之所以选择 Bear 作为书写工具的原因主要原因也有3点,首先是支持Markdown语法,第二个是无限极标签的方式管理笔记,最后一点则是超高的颜值。以下的内容和演示都是使用Bear进行演示的,具体功能大家根据自己常用的软件做出相应的调整就可以了,重要的还是这套写日记的方法和思路。

书写过程使用Markdown语法,这里就不过多的描写,想了解的可以自行搜索。

TTD日记流程

1. 新建日记

首先新建笔记,笔记标题使用当天的日期 + 星期几的方式命名。在 Bear下介绍两个快捷键

  • 新建笔记本cmd + n
  • 生成当前日期 cmd + shift+ 8
create new text

2. 给当前日记加标签

Bear的标签是可以无叠加并且给内容增加标签也是非常方便。但不能因为极大的自由,导致用法随意没规则,这样会给以后整理带来无限多的麻烦。我的日记标签结构是 #标签名/[年份]/[月份]。这样说可能会有点迷糊这里,直接拿出例子给大家看一下,下面这张图就是我目前2018年10月的笔记标签。

add tag

**左边的标签栏会根据使用的标签自动生成目录结构,通过鼠标选择或使用搜索框搜索,可以快速查找标签或内容。**如果上面推荐标签结构给每个日记标注,左边的标签结构则会生成类下面这张图的目录结构。

tag tree

Bear的方便之处就在于填写标签的时候会自动填充,还是上面的例子,我添加标签的时候只要输入#2018/10 然后回车,这个标签就自动填充好了。

tags

3. 整理今日 Todo

我在每天新建日记的时间通常在早晨起床后和正式进入学习或工作之前。写好标签之后,我会先把今天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程度使用checklist的方式进行排序,当做当天的Todo。

每天的任务不宜过度,按照我的经验,大概每天 4-5 个任务。在每项任务之前使用数字编号表明重要性。在任务之后,我还会配合上番茄工作法,直接预估每项任务需要花费的番茄数。

todo

4. Timestamp(时间戳/时间日志)

整理好 Todo,就进入执行的过程,因为是按照重要程度排列,执行的时候我也是从上到下的顺序执行。**在每开始任务之前和结束任务之后,记录上当前的时间节点,后面添加任务名称,并且记录真实的花费番茄的个数。**在Todo标示的是是预计或目标数量。而这里的番茄是实际执行花费的数量,两者有可能会不一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知道预估和实际的差距,培养时间的把控力。还一个好处就是如果没有完成,那么可以讲这个任务安排到第二天进行执行,避免遗漏。

当然完成任务的时候除了将内容记录在Timestamp(时间戳/时间日志)模块内,还需要将之前Todo信息进行更新,如果完成则点击对勾即可, 如果未完成之后会有两个结果,第一个是延迟到明天,我会使用➡️符号进行标示,并打上对勾。如果这个任务因为某种原因不做了,那么就是用🚫进行标示也打上对勾(不做需要在Diary部分记录不做的原因)。

timestamp

5. Diary 写日记

对的,你没有看错,实际上在每个任务完成的时候或遇到时间较长的休息时间时,就要进行当前项目的日记书写。例如快到中午吃饭了,我会提前5分钟结束任务然后拿出这5分钟直接开始写日记。日记的内容就是之前执行任务过程的复盘,问题,简短的思考总结和一些灵感等。如果看了电影,则会记录一些观后感,有时候还会记录一些生活上的一些感悟,读书心得等等。每段文字并不需要多长,只需要一两百字。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刚刚完成一项任务之后的这段时间大脑对之前的任务印象是最深的,所以在这段时间写日记的效果最好,内容和想法也是最贴近当前实际情况,如果一直等到晚上,就只会剩下一些零碎的记忆,这样写日记想不写成流水账都困难。其次,如果是睡前开始日记,则需要面临一段较长时间的花费,马上就要睡觉了,大家都是抱着草草了事赶紧上床写的日记,效果能好么?如果利用白天任务之间切换的碎片时间就把日记给写完了,不仅效果好,而且还节约了时间,让日记在不知不觉就完成了。

diary

6. 定期回顾

只要按照以上5步走,到了晚上,一片内容丰富的日记就基本成型了。但是日记光记不看是没用的,我通常会在每个月初,找一段时间将上个月的日记通篇看一遍,然后整理出一篇月度的总结。这部分内容我会放进另一个笔记本,笔记本里面放着每月和今年目标。这里就不详细说了,基本逻辑是差不多的。

给我带来了什么改变?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效率提高了,效率包括两方面。首先是日记的效率,原来流水账式的日记,变成了内容丰满,并且有深度思考的日记。而且感觉花的时间比原来还少。还有一点就是任务完成的效率,早晨起来树里当天任务,到时间日志的记录,知道自己的时间都去哪里了,任务哪里卡住了哪里出了问题,对于一些大型任务(通常一天完成不了),一个阶段的完成就会进行总体放上的校对,避免了原来埋头苦做,最后方向错了的情况出现。逐渐变成了一个做事有目的,有方法,并且能够让经验不断迭代的高效人士。

在规划当日任务的时候就预估番茄数量,然后就进入了实践,最后在时间日志的部分会标注出实际花费的番茄。通过这种及时反馈,不断的锻炼自己对于时间控制力和对自身水平的正确评估,避免了“眼大肚子小“的尴尬。最后,通过这种方式写日记,实际上工作的逻辑变成了,计划 - 执行 - 反思的一个流程的循环,每次执行的经验变得可积累,并且容易迭代,更重要的是在大部分人只埋头苦做不看方向的大环境下,养成了深度思考的习惯

在最后在重申一遍,工具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内容。并且目前TTD日记的流程实际上是我通过迭代发展而成的,是适合我自己的,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这里想说的就是,知道了方向就坚持实践,根据自己的需求变成适合自己的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只看不做就只是在原地踏步。

微信公众号:产品看世界 chanpinkanshijie

产品看世界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