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 - 读书笔记
虚怀若谷地接纳各种观点,理性评判这些观点,然后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决定接受哪些思想或采取哪些行动。
总体感受
先说一下我读完这本书之后的整体感受吧,优点是《学会提问》这本书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而且通常一个知识点通常都会附带例子来帮助读者理解,这绝对是物超所值的。而缺点也非常明显,我看的是第十版,可能是因为翻译的原因,里面有不少语句读起来比较费劲(就是那种机翻的感觉)。所以我的阅读建议是:如果你想要吸收掉这本书大部分的内容,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笔记并整理复盘,反复学习。
这本书是写给谁的?
遇到问题知道要思考,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我尝试思考了,但总感觉思考的层次一直停留在表面,很难深入;已经知道主动阅读是就是不断的提问,但应该提哪些问题呢;如何发现作者的观点;如何通过问问题来强迫自己思考;如果你有类似的问题,或者在以下某些领域遇到了瓶颈,我都推荐你去看一下这本书,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本书最为显著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适用范围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延伸到形形色色的生活实践之中。很难想象这本书对哪一个专业领域派不上用场。事实上,根据以前的读者反馈,前九版曾广泛应用于法律、英语、制药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及其他各种门类的社科课程,同时还普遍应用于无数的个人抉择当中。—— 《学会提问》
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我本职工作是一名产品经理,俗称产品狗,在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精力都在沟通交流上,不是在说服别人,就是在被别人说服。读这本书是希望能帮助我在沟通的时候更有效率,能够快速的理解他人,或者正确的传达自己的想法。本来只有这一个需求点,但万万没想到,我从这本书中还获取了什么时候需要捍卫自己的观点和什么时候需要转变的解决思路,类似的问题常会出现在我做产品相关的工作上,书中提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议和方法,感觉花的这些时间没有浪费。
下面就是我自己整理阅读笔记的重点内容,其实我认为这篇笔记里只写了书中不到十分之一的内容,所以如果你看了之后觉得有所启发,或者还想要看更多的内容,我是非常推荐大家去阅读的。在隔离的这段时间,就当为祖国做贡献,自我隔离在家里读书。
知识点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本书的一个术语,主要包含三个方面:1、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2、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3、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这三点到底说的什么意思呢?对于我来说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要先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来引导我们思考分析,最后根据分析得出一个最优解。这里在多说一句,其实这三个阶段也是产品经理的主要工作流程,发现这个相似点之后我觉得一下子开启了另外一扇大门。我从这里得到了一点启发,在获得了某项新的概念或者技巧,但又不清楚如何去使用的时候,可以先尝试和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结合,会有奇效。
在作者的理解中批判性思维分两种,一种叫弱势批判性思维,另一种叫强势批判性思维。弱势批判性思维指利用批判性思维捍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之所以弱势是因为这种思维只强调捍卫自己,而不是追求真相,其目的就是为了抵制那些与他们意见不同的观点。
而强势批判性思维强调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的人的观点,尤其是自己的观点,因为它对所有观点都一视同仁,并不会因为是自己的观点就会有一定的偏袒。当然这也并不代表,强势批判性思维一定是要改变自己的初始看法。最终是否改变应该是基于距离真相的程度,所以有时候强势批判性思维也会进一步坚定我们的初始看法。
正确答案
想到让自己具备这种强势的批判性思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发现关键问题。既然有问题,那么就应该有相应的答案,但是在追求答案的时候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正确答案,平时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很容易会忽略这点。这里有个是否有正确答案简单的判别标准,如果问题是关于物质界相关的问题,在不钻牛角尖的情况下往往会有正确答案。比如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病毒是什么?
但问题一旦涉及到人类行为和这些行为意义等这类问题,往往没有正确答案。比如环境保护,是否应该捐钱给穷人等等。书中也给出了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三个方面,第一,我们人类的目的太复杂。第二有了目的然后实现目的的行为各种各样。最后,那就是人们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又往往带有一定的喜好倾向在里面,而对那些与自己喜好有冲突的说法加以排斥,种种原因加起来之后就导致了这个结果。
之所以要注意这点是因为,如果有时候追求完美的正确答案往往导致无法前进,这会导致之后提到的追求完美谬误。
批判性思维的难点
批判性思维的最难的地方,就是当遇到了强有力的理由之后,并且这个理由所支持的方向恰巧与我们原来的方向不同,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当机立断的改变观点和立场,这需要超乎常人的意志力才能做到。毕竟被打脸的感觉并不好,其实那些被打脸之后又改变方向的人,起码这点就值得我们学习。
宁可在理由充分、证据确凿时反复无常,也不要在缺乏论据、强词夺理的结论上执迷不悟。
另外一个难点之前在正确答案的部分提到过,就是人们容易在观点中加入自己的感情,这会造成即使出现了一些强有力的理由,我们也会选择性的忽略它,即使这些理由非常充分。我相信这种场景应该经常出现,例如工作中讨论使用方案A还是使用方案B的时候如果处理不当,最后就变成了谁嗓门大谁做主的情况了。
价值观
之前说过了有人参与的问题往往是没有正确答案的,如果想要用一个原因来总结的话,那就是每个人的价值观是不同的。
本书所谓的价值观,是指人们认为较有价值的那些观点。
价值观指的是人们认为较有价值而没有明说出来的观点。它们树立了一定的行为准则,据此我们来衡量人类行为的品质高下。
书中也举了一个说明价值观的例子:
我们也许会选择去做一些特定的事情,好让自己有机会接触到大人物。我们重视“大人物”(具体观念)是因为我们重视“地位”(抽象观念)
因为不同价值观本身的冲突存在,那么持有不同价值观人所得出的结论理所应当也就不同。即使有相同的价值观,但也会因为每个人对于价值观的认识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答案。这也就是为什么总能听到或看到“有一个正确的三观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价值观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存在于我们的每个想法,每个决定,每个行动上,每一个细小的不同所造成的结论会对我们产生重大的影响。
批判性思维的价值观是什么?
自主性,好奇心,谦恭有礼,以理服人者逢之必敬。自主性强调的是选择,那么选项从哪里来?其实是从那些提出和我们看法不同的人,他们的观点对我们来说就是选项,所以有时候并不是我们没有选择,而是我们选择忽略了它们。
另外一个阻碍我们寻找选项的思维叫“二分式思维”,这个思维简单来说就是非黑即白,要不就A,要不就B。天下所有的问题都只有两个答案的习惯对我们的思维有着毁灭性的效果。因为如果具有这种思想,它会让我们本来有多种选择变成了只有两个选项。
“我们都想从无限广阔的可能性中进行选择,否则我们就有可能错过某个重大决定或重要选择,而如果我们足够小心,注意那些和我们的价值取向不同的人士,我们本可以挑中这样的决定或选择。”
批判性思维强调的是要进行互动,而这个互动的前提就是需要我们保持好奇心,对一切事物不断的提出问题。
“要想充分利用淘金式思维来立身处世,你需要兼听博观,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兼听和博观。他人有驱使你前进的巨大动力,将你从当前偏听偏信的状态中彻底解放出来。要想成为一个批判性思考的人,你需要对自己遇到的一切不断提问。”
我们应该时刻铭记于心“没有人能够不犯错”,如果总是纠结于谁对谁错,并没有什么意义的。如果理解了这点,我们就能以更好的心态来与他人合作相处,这也是谦恭有礼的意思。
谦恭的意识让我们能避免批判性思维最为常见的一大障碍,就是相信凡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都是立场褊狭,而自己则立场公允。
最后“以理服人者逢之必敬”所表达的是一旦发现那些提出理由论据可靠的人,我们就应该去选择接受,不要因为这个人的其他条件使我们产生偏见,因为学历,财富,国籍等等。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好的结果,而不是评价人。
两种思维方式
根据处理信息获取方式的不同,作者将思维分为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海绵式思维就像海绵遇到水一样,不论是什么都会吸收。淘金式思维则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的吸收。有的伙伴既然看我都这么说了,就以为海绵式思维就一点好处都没有么?其实并不是,海绵式思维的优点主要有两点,第一、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越多,我们了解的就越全面,而这也是复杂思考的基础,用理财的话说就是知识的原始积累。第二、海绵式思维并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因此比较轻松快捷。说完了优点在说一下缺点,海绵式思维无法对信息进行取舍,如果我们习惯了这种思维方式,造成的后果就是,我们会把其他人的观点当做是自己的观点,不管读到看到什么都是一股脑的接受然后认为这个人的答案就是自己的答案,用现代一点的语言表达就是“没有灵魂“。
淘金式思维的特征是提一些关键问题,并对此进行重要性的评估,再根据结果来选择是否吸收。最大的好处就是自己能对内容具有主动权。淘金式思维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知识展开积极的互动。其实如果大家读过我之前写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就应该知道,通过提问题来主动阅读的实际上就是进行淘金式思维活动的典型案例。
说到这里并不是说海绵式思维就一定不好,淘金式思维就一定好,其实两种思维是可以互补的。先使用海绵式思维获取原始积累,再使用淘金式思维进行筛选,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效率。而且在平时如果阅读一些娱乐性的内容使用海绵式思维体验就非常好,毕竟就是图一乐。
顺便说一下互联网的出现让淘金式思维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了。在这个时代,我们不会在对信息数量发愁,而是对信息质量而发愁,如果我们能够快速的处理这些问题,会让我们在这个社会中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而答案就是两种思维模式的相互结合,根据内容的不同娴熟的在两种思维方式进行切换。
要想在知识的河流里淘出智慧的金子,你的淘金盘里首先得有点东西供你掂量才行。此外要评判论争分辨是非,我们还真得有点知识,也就是有点儿可以信赖的见解才行。
常见问题
书中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表述陷阱,这里我建议大家可以根据这些问题做了一个检查清单,遇到问题或者看相关内容的时候,一个一个的进行校验。之后到底是要吸收还是摒弃,你就有了自己的判断了。下面的内容除了我会写上书中的一些解释之外,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话或者例子再解释一下,希望能帮助大家理解。
- 人身攻击谬误:人身攻击谬误指针对个人的人身攻击或侮辱,而不是直接反驳其提供的理由。
- 大白话:如果在论证的过过程中,忽略的观点,而直接攻击人或者团体;
- A:你觉得这个事你有什么看法?
- B:我听说某某之前进过局子,所以肯定是他搞的鬼。 - 滑坡谬误:接受第一个理由的前提条件取决于一条隐藏的假设,就是一旦我们基于一个案例的法理依据来采取行动,那么在类似案例中采取行动我们就再也无法阻止。
- 如果孩子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上不了好大学,如果将来上不了好大学,那么就没有一个好工作,如果没有一个好工作,就会去捡破烂,然后这辈子就完了。 - 追求完美谬误: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指假设因为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本就不应该采用。
- 大白话:如果一个行动不能彻底解决问题,那么就去否定它。
- 例如:反正努力都这么久都达不到你想要的结果,那干脆不做了。 - 偷换概念谬误:偷换概念谬误指在论证中关键词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
- A:“我想知道公司的处理的情况,你不是说昨天就告诉我们嘛?“
- B:“最近事情有点忙,过两天你们就能接到公司的通知了。“
- 这里将“通知——告知某人信息“换成了“通知——通知书“。 - 诉诸公众谬误:如果某个看法广受欢迎,那这个看法就一定非常好,但这却是个错误的假设。
- “大家都这样,所以这样一定不会错。” -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诉诸可疑权威谬误指引用某一权威的话来证明结论,但该权威对这一论题并没有特别的专门知识。
- ”经济学家XXX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不可能的。“ - 诉诸情感谬误:诉诸感情谬误指使用带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常被用来加以利用的感情有害怕、希望、爱国主义、怜悯和同情。
- 小红在饭店看到小刚在吃兔子肉,于是就和小刚说“你怎么可以吃兔子肉,兔子那么可爱,就像小朋友一样,你忍心伤害小朋友么?“ - 稻草人谬误:稻草人谬误指歪曲对方的观点,使它容易受到攻击,这样我们攻击的观点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
- A:你支持一夫多妻制么?
- B:他们自己同意就行了。
- A:你是个渣男,肯定想过一夫多妻的生活。 - 两难选择谬误:如果一个持论者通过陈述仅仅两种选择来过度简化一个论题,他所犯的这种错误就叫做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
- A:你不要整天闲的没事光吃零食。
- B:啥都不吃不,饿死我咋办? - 乱扣帽子谬误:当有人宣称他们发现了导致某个行为的原因,而实际上他们所做的不过是为这种行为起了个名字而已,我们要对这种乱扣帽子谬误。
- A:他为什么总是那么不开心?
- B:可能他有忧郁症。 - 转移话题谬误:转移话题谬误指一个不相干的话题被插进来,将注意力从原来的论题上面转移走,通过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来帮助赢得一场论战。
- A:昨天说好给我那份文件的。
- B:咦,你今天口红真好看,哪里买的? - 归因谬误:人类都有这种强烈的倾向,愿意相信如果两件事紧随前后发生,那么第一件事肯定导致了第二件事
- A:都是因为之前工作太忙了,导致现在出错了。
-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自己这么自我安慰,其实有时候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工作习惯才导致出错的,并不是因为忙碌。
让思维更加灵活
看完了上面这12个谬误有的人可能会问“我就看点东西,还需要这样子一点点的去对,不累么,有什么好处么?”。我的答案是刚开始确实有点累,但是他所能带来的好处是带来了无限的可能,而且累也只是刚开始的时候会累,在不熟悉的时候做一个检查清单,等运用熟悉了之后就会发现,这些很多逻辑问题只要过一下,你就知道是哪里出问题了,这会大大提高你之后理解处理信息的效率。
还有一点好处体现在了对需要新想法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既然知道有这些问题了,所以当我们自己在得出结论的是时候就更容易避免这些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会迫使我们直面问题,去寻找那个“正确”的答案。这就相当于提前发现了思维盲区,我们可以用更多的视角来发现“答案”。也正是因为这点我的某些“更优秀”的方案都是来自于这个过程。
虚怀若谷地接纳各种观点,理性评判这些观点,然后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决定接受哪些思想或采取哪些行动。
微信公众号:产品看世界 chanpinkanshi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