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s blog

Tim's blog

Live in the future and build what seems interesting.

如何通过听音乐来提高工作/学习效率
Productivity | 效率

如何通过听音乐来提高工作/学习效率

记得小时候在屋里学习,刚进入了学习状态没多久,刺耳的门铃声就想起来,学习的状态一下子就没了,而且开门一看原来是按错了。毕业后工作了,旁边的同事在商量着项目其它与我不相干的内容,虽然与我没关系,但自己的注意力总会被同事的沟通内容所吸引。还有一种更奇怪是深夜写代码,但是过程中也会被点击鼠标和钟表齿轮的滴答声给拐走了注意力。 这篇内容适合经常遇到以上类似场景和因工作学习时效率低的小伙伴们阅读。 环境和大脑对效率的影响 嘈杂的外部环境 很多来自外部环境刺激信息的设计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比如手机通知消息,电话铃声等等。如果外界的环境充满着类似的刺激,对于效率来说是个无比可怕的灾难。 安静的外部环境 人类起源到现在的演变过程中,大脑成了收集“外部信息“然后根据信息作出反馈的主要角色。如果在极端安静的环境下,因为外界的刺激信息太少,人会潜意识的提高外界收集信息的注意力,而减少用在工作学习上的注意力。所以在极端安静的环境下,人很容易听到平时听不见的小声音,还会被打断思路。 嘈杂的外部环境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总在工作学习的时候就来那么一下,偏偏还没什么办法。而安静的外部
7 min read
优秀产品经理的3种元能力
Product Management | 产品管理

优秀产品经理的3种元能力

在产品管理学习的路上,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随便上网搜一搜,有茫茫多关于技能方面的内容,技能一直在更新,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例如需求文档的工具,从刚开始的Word到现在的Axure,Sketch。线框图的绘制,到现在的交互动画的制作,好像产品经理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了。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就是,自己觉得越来越跟不上别人的脚步,压力也变的越来越大,内心越来越焦虑,虽然一直努力着,但总是差那么一点。 但这些同学,有没有停下来思考一下,真的学会了这些技能,自己作为产品经理的能力就提升了么?就真的做出了优秀的产品么? 3种元能力 很多产品经理过于关注技能方面的成长,而忽略了能力方面的成长。技能会越来越多,更新得越来越快。但真正重要的是能力,因为技能还的再多,也只是能停留在表面。大师即使用普通的纸和笔也能绘制出精美的画作,所以真正对你职业成长起到决定性作用是由能力决定的。 产品经理就是为了解决用户问题而存在的职业,所以这3个能力才是决定产品经理能力的关键要素。 * 发现问题能力 * 分析问题能力 * 解决问题能力 发现问题能力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这3个能力按照重要程度是从上到
10 min read
产品经理原型绘制方法论
Product Management | 产品管理

产品经理原型绘制方法论

从创意转化成产品的过程通常是非常混乱的。快速绘制原型,然后通过原型得到反馈,再根据反馈快速迭代,这应该是这个“敏捷”时代,每一位产品经理都应该有的能力,这也是用户体验里最重要的工作。 原型图有3种保真度,从粗略直接在纸上画出草稿,到和最终产品一模一样的高保真原型。本篇内容适用于想要了解绘制产品原型的产品经理。 本篇内容将会从以下8个方面来阐述产品原型绘制知识点。 1. 什么是快速产品原型? 2. 为什么需要产品原型? 3. 如何绘制产品原型? 4. 产品原型应该包括什么? 5. 什么是保真度? 6. 如何决定使用哪种保真度来绘制产品原型? 7. 如何选择产品原型工具? 8. 产品原型制作的一些经验:要做 & 不要做 什么快速产品原型? **快速绘制产品原型(Rapid Prototyping)**是一种使用图形化界面快速获取用户反馈,根据反馈快速迭代产品原型的一种工作方式。相当于现在开发圈特别火热的敏捷开发,其核心概念都是一样的。而这里提到的用户通常是指,你的真实用户,或者团队的开发者设计师等。 快速绘制产品原型的很多,最突出的两点,第1点因为使用看得见摸
11 min read
VS Code 高级使用技巧整理
Tools | 工具

VS Code 高级使用技巧整理

之前已经写了一片VS Code 的基础技巧,里面包含了经常使用的文件跳转,插件等基本的技巧,如果有问题的话,可以查看这个链接进行查看。 在这里讲的是一些高级的编辑技巧,如果学会了,并在平时的工作中使用,会提高至少50%以上的效率。  编辑技巧 接下来会有几个针对于编写代码时的编辑技巧,如果你的快捷键不是特别舒服,你可以查看上一篇基础,里面可以修改成之前常用编辑器的快捷键。 多光标选择 Mac: opt+cmd+up or opt+cmd+down Windows: ctrl+alt+up or ctrl+alt+down Linux: alt+shift+up or alt+shift+down 同时选择多个当前选中的标签 排列成一行 Mac: ctrl+j Windows/Linux:这两个系统没有默认设置的快捷键,
6 min read
VS Code 基本使用技巧整理
Tools | 工具

VS Code 基本使用技巧整理

Visual Studio Code(简称VS Code)是微软开发的文本编辑器,同时支持Windows、Linux和macOS操作系统,并且是开源的。从2015年发布到现在,因为功能强大,扩展性强,并且使用体验非常好,用的人是越来越多。我也是从原来的sublime迁移到atom到 现在VS code。在这里整理了一下对于刚入坑非常有帮助的一些基础技巧。希望能有些帮助,高级复杂一点的编辑技巧会在下一片内容进行整理,希望大家多关注我。 命令面板 随时随地显示命令面板,并操作 Mac: cmd+shift+p or f1 Windows / Linux: ctrl+shift+p or f1 快捷键显示 在命令面板上面的命令,如果设置了快捷键,那么在右边就会显示,如果你忘记了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查看。 快速打开 快速打开文件 Mac: cmd+p Windows/Linux: ctrl+
7 min read
如何进行需求分析
Product Management | 产品管理

如何进行需求分析

为什么辛辛苦苦,忙了一大顿,新功能或新产品用户不买单?茫茫多的需求扑面而来,如何处理它们?每次进行需求评审的时候,洋洋洒洒说了一堆,反对的意见却接踵而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需求分析没有做好,没有做透彻。 什么是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根据名字来理解就是对需求的分析。那么对需求分析,先说一下需求从哪里来。需求通常从公司内部(老板,其它部门,同事),产品经理自己(策划,挖掘),外部(用户,客户,伙伴)这三个方面。 用人话说需求分析就是将需求分析归纳,总结出哪些需求要做,为什么要做,怎么做和哪些需求不做,暂缓做,为什么不能做、为什么暂缓做的方法。 如何做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步骤主要有4步: 1. 理解需求 2. 需求定位 3. 需求评估 4. 需求分级 理解需求 需求过来后的第1步首先要理解需求,你只有理解了需求才能对需求进行分析。理解需求主要有两个工作,首先是描述需求,
8 min read
如何进行需求采集?
Product Management | 产品管理

如何进行需求采集?

产品经理的工作主要是分析用户需求,发现其背后的原因,从而创造出能够直击用户痛点的产品。但是如何知道用户需求?实际上需求分析还有一个前置步骤,就是需求采集。只有使用科学的采集方法,才能更深入的了解用户的痛点。仅仅靠着拍脑袋想出来的需求,很可能就是做出来的产品没人用,不好用。 需求采集是什么? 需求采集实际上就是获取/验证需求的方法。其目的就是通过深入了解分析目标用户,发现他们的痛点。随之而来的才是需求分析,需求转化等其他后置工作。 如何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采集的5步: 1. 确定采集目的 2. 选择采集方法 3. 制定采集计划 4. 执行采集 5. 总结分析 其常用对于用户需求采集的方法有4种: * 用户访谈 * 调查问卷 * 可用性测试 * 数据分析 下面我会按照需求采集的流程,分别说一下哥哥方法的用法和注意点。 1. 确定采集目的 数据采集是要有目的,没有目的的采集通常是盲目的,并且没有办法直戳要害;而且也会因为目的不明确,无法找到合适的数据,因为你不清楚哪些数据能用到,哪些数据用不到,费力不讨好。所以数据采集的第一步就是确定你数据采集的目
13 min read
如何写产品分析
Product Management | 产品管理

如何写产品分析

产品经理经常要写产品分析,但是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写产品分析。其实写产品分析的各种目的可以概括成2个。第一个是了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竞争对手的想法和策略,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防守反击;另外一个就是借鉴/学习,通过产品分析,了解产品如何是根据用户需求来迭代功能,那么多需求是如何评估优先级?产品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为什么? 产品分析报告到底是什么? 简单的来说,产品分析报告就是一份关于产品是什么?用户是谁?需求是什么?如何解决?有没有效?的一份报告。 产品分析包括哪些方面? 产品分析主要包括背景介绍,核心业务逻辑,产品结构,增长数据,用户评价共5个方面,下面就会分别介绍每个模块都写什么。 1. 背景介绍 这部分就是说一下大背景,以及本份报告的产品,产品定位是什么?针对于哪些用户,解决了那些需求,为了解决这些需求,对应的主要模块都是什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篇报告的目的,为什么写这篇报告。 内容不需太多,每块一两百字,能让大家大体了解就可以。 2. 核心业务逻辑 核心业务逻辑,顾名思义,就是将该产品最主要的业务逻辑进行梳理就可以了。注意这部分画的是生产者与
6 min read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六)
Reading notes | 读书笔记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六)

第7章 表现层 感知设计 - Apr 17, 2018 at 18:52 代替用“什么具有美感”来评估一个视觉设计方案的是,你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它们的“运作是否良好”上。对于那些在之前的层面就确定的目标,视觉设计给予它们的支持效果如何?例如,产品的外观有没有破坏结构,有没有使结构中的各个模块之间的区别变得不清晰、模棱两可?或者,外观有没有强化结构,使用户可用的选项清楚明了? 在做视觉设计的时候,经常会控制不住度,这个度在于到底是个人风格趋向,还是真的需要修改。这里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把问题从“这个设计到底好不好看”转向到,它有没有将信息正确的向用户表达清楚。 忠于眼睛 评估一个产品视觉设计的简单方法之一,是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的视线首先落在什么地方?哪个设计要素在第一时间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它们是对于战略目标来讲很重要的东西吗?或者用户第一时间注意到的东西与他们的(或你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吗? 如何来判断视觉设计好不好,每次看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记住第一次观看设计时的自我表现,完成之后在回忆自己看设计的时候整个过程;哪些元素吸引你了,吸引你的这些元素是否能
7 min read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 (五)
Reading notes | 读书笔记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 (五)

结构化内容 | Apr 7, 2018 at 21:25 在以内容为主的网站上,信息架构主要的工作是设计组织分类和导航的结构,让用户可以高效率、有效地浏览网站的内容。 同样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就能给予用户不同的感觉,合理的安排信息内容,可以让用户在快速浏览的时候能够快速了解到你想要表达什么,这块内容到底谁是重点。我应该看哪些内容。用户不会一开始就读你的产品,而是快速的浏览,只有碰到感兴趣的地方才会聚焦视线,细细阅读相关的内容。 从上到下(top-down approach)的信息架构方法将从战略层所考虑的内容,即根据产品目标与用户需求直接进行结构设计。先从最广泛的、有可能满足决策目标的内容与功能开始进行分类,然后再依据逻辑细分出次级分类。这样的“主要分类”与“次级分类”的层级结构就像一个个的空槽,而内容和功能将按顺序一一填入。 信息架构的方式建立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从上到下的方式,就是从战略层考虑内容,以一个目标为导向的方式,想起了Google OKR的过程,由目标出发,在乡下延展分支。 从下到上(bottom-up approach
14 min read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四)
Reading notes | 读书笔记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四)

第4章 范围层 功能规格和内容需求 定义项目范围则同时在做这两件事:这是一个有价值的过程,同时能产生有价值的产品。 当你带着目的去考虑提供什么需求,满足用户什么需求的时候,就是从战略层转向范围层的过程。 过程(process)的价值在于,当整个事情还处在假设阶段的时候,它能迫使你去考虑潜在的冲突和产品中一些粗略的点。我们能确定现在能解决哪些事情,而哪些必须要再迟一点才能解决。 过程的价值,相当于流程的思考,重新思考这个事情从头到尾的思路,将老的过程重新打乱从来,减少出错的可能性。好的体检就是避免用户得到错误的提示,或者说即使错误了也能通过反馈将用户引导到正确的路径上去,按照本能去操作即可达到想要的结果。 产品(product)的价值在于,被定义的这个产品给了整个团队一个参考点,明确了这个项目中要完成的的全部工作,它也提供了一门用于讨论这件事情的共同的语言。定义好你的要求能保证在设计过程中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你要确定你要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为了满足这个需求,什么样的功能集组合成的产品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这部分内容要分享给你的
6 min read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三)
Reading notes | 读书笔记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三)

第三章 战略层 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 | 27 Mar 2018 at 05:44 成功的用户体验,其基础是一个被明确表达的“战略”。知道企业与用户双方对产品的期许和目标,有助于促进用户体验各方面战略的确立和制定。 首先在需要你的目标是足够明确,你的产品是为了什么存在的。这个目的必须明确,在其他的时候也可以描述为,如何用一句话描述的你的服务。产品的所有细节都应该是在战略层的基础上发展的。相当于盖楼的地基。 此处的关键词是明确(explicit)。当我们能越清楚地表达我们想要什么,以及确切地知道其他人想要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时,我们就能越精确地满足双方的需求。 你在做产品的时候最开始就要明确的两个问题 1. 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2. 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这两个问题应该在每个产品设计钱就应该明确的,书中讲,你越是明确,那么你就越能满足双方的需求。第一个问题是,来自于企业内部的需求,第二个问题是确定来自用户的需求,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组成了战略层。 产品目标 为了创造成功的用户体验,我们必须保
3 min read
《用户体验要素》 读书笔记(二)
Reading notes | 读书笔记

《用户体验要素》 读书笔记(二)

五个层面 | 22 Mar 2018 at 06:05 表现层 在表现层(surface),你看到的是一系列的网页,由图片和文字组成。一些图片是可以点击的,从而执行某种功能,例如把你带到购物车里去的购物车图标。一些图片就只是图片,比如一个促销产品的照片或网站自己的标志。 框架层 在表现层之下是网站的框架层(skeleton):按钮、控件、照片和文本区域的位置。框架层用于优化设计布局,以达到这些元素的最大的效果和效率—使你在需要的时候,能记得标识并找到购物车的按钮。 结构层 与框架层相比更抽象的是结构层(structure),框架是结构的具体表达方式。框架层确定了在结账页面上交互元素的位置;而结构层则用来设计用户如何到达某个页面,并且在他们做完事情之后能去什么地方。框架层定义了导航条上各要素的排列方式,允许用户可以浏览不同的商品分类;结构层则确定哪些类别应该出现在那里。 范围层 结构层确定网站各种特性和功能最合适的组合方式,而这些特性和功能就构成了网站的范围层(scope)。比如,有些电子商务网站提供了一个功能,使用户可以保存
10 min read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 (一)
Reading notes | 读书笔记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 (一)

我们在平时设计产品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理所应当的想法,按钮放在这里用户就知道该点,下面有个提示用户是可以看到的。在某些场景下可能会实现,但是可能加上环境的干扰,你理所应当的一些表现就变的微不足道。所以场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越能够模拟使用你产品的场景,你才能体会到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候所产生的疑问和顾虑。
12 min read
启示录
Reading notes | 读书笔记

启示录

前沿 | 4 Jan 2018 at 07:11 如果开发的产品没有市场价值,那么无论开发团队多么优秀也无济于事 产品是用来解决用户需求的,如果没有解决问题,用户是不会买单。做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你的产品是给谁做的,解决他们的什么问题的。 1. 产品经理的任务是探索产品的价值、可用性、可行性。 2. 探索(定义)产品需要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软件架构师通力合作。 3. 开发人员不擅长用户体验设计,因为开发人员脑子里想的是实现模型,而用户看重的是产品的概念模型。 4. 用户体验设计就是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对硬件设备来说,则是工业设计)。 5. 功能(产品需求)和用户体验设计密不可分。 6. 产品创意必须尽早地、反复地接受目标用户的试用,以便获取有效的用户体验。 7. 为了验证产品的价值和可用性,必须尽早地、反复地请目标用户测试产品创意。 8. 采用高保真的产品原型是全体队员成员了解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最有效的途径。 9. 产品经理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我复杂的市场/用户需求,
47 min read
结网
Reading notes | 读书笔记

结网

28 Nov 2017 at 06:42 所以产品经理要关注最核心、最能够获得用户口碑的战略点,如果用户对某种产品感到失望,那么公司就需要再花更多的精力去弥补,这是得不偿失的。当用户口碑坏掉后很难再将他们拉回来。 第一印象很重要,第一批种子用户很重要,产品上线的时候找到你的种子用户,这群用户具有较高的包容性,并且愿意尝试。等到口碑起来了,在想着如何去扩大推广。 任何产品的核心功能,其宗旨都是能对用户有所帮助,能够解决用户某一方面的需求,如节省时间、解决问题、提升效率等。而产品经理就是要将这种核心能力做到极致,通过技术实现差异化。 产品一定要解决某种用户需求,这是一个前提条件,也就是黄金思圈思考的过程。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解决这个需求的方法和措施是什么,具体的解决功能是什么? 因为要发现产品的不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天天用产品。如果你坚持使用,一定能发现其中的问题。 产品做出来了,产品经理一定要天天用你自己的产品,只有把自己融入到用户中,才能体会到用户使用产品的场景和存在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只有先让自己挑不出毛病,别人才可能觉得还行,如果你自
28 min read
习惯的力量
Reading notes | 读书笔记

习惯的力量

19 Nov 2017 at 21:04 我们每天做出的大部分选择似乎都是精心考虑的决策结果,其实不然。这些选择都是习惯的结果。 在《好好学习》和《如何学习》里面都也提到过,生活中大部分的情况下都是因为习惯产生的结果,尤其是在有一定压力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为压力扑来的时候大脑的思考的活动会被抑制的很低,所以这时候通常是你的习惯行为来代替你下决定。所以经常会有这种情况,你感觉你当时是深思熟虑了,但是在过段时间往回回忆的时候,你仍然会发现自己当时“思考”的不足,因为这是你平时遇到事情习惯的反应。杜克大学2006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人每天有40%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的决定促成的,而是出于习惯。 我们大脑中的这个过程是一个由三步组成的回路。第一步,存在着一个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第二部,存在一个惯常行为,这可以是身体、思维或情感方面的。第三部则是奖赏,这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 这和之前在学习《如何学习》里面有提到过习惯的养成通常由四步,是一个道理,在如何学习中,第一步是信息,就是这里说的暗示,第二步,
10 min read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Reading notes | 读书笔记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1. 积极向上 2. 以始为终 3. 要事第一 4. 双赢思维 5. 知己知彼 6. 统合综效 7. 不断更新 认知不仅是认识外在世界,更与我们向外看时所透过的“镜片“有关,因为这镜片(即思维)往往左右着我们对外界的诠释。 每个人的生活其实是在一个认知的平行世界,你会容易与在认知上与你相似的的人聚集,这是认知造成的结果,你对待事物的看法,会影响你的行动,你的行动决定你的处境。 要改变现状,就得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得改变我们看待外界的观点。 改变自己的第一步是要改变自己的认知,也就是向外看透过的“镜片”,人很难做一些违心的事情,只有从内的改变,那么它所带来的影响才能改变你,并且坚持下去。 不必拿儿子与旁人比较,把固定的社会模式强加在他身上,反而能够心平气静地与孩子相处。我们相信他有能力应付人生的种种挑战,也就不给予保护,以使他不受嘲笑。 自己的弟弟在小的时候,家里的人都因为他有癫痫而对他进行了过度的保护,所有事情的问题都会从这方面上寻找借口,与朋友相处,自己的学习,运动等等。
10 min read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摘录
Reading notes | 读书笔记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摘录

史铁生曾经写过一句“政治特别不正确”的话:“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于人与猪的差别。”任何一个人和人和一头猪之间的基因差异是恒定的、可量化的,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则会大到完全超乎你的想象,乃至无法预测。 人与人的差异主要在思想上的差异,同一件事情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然后会有不同的做法,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久而久之,这种量变到质变的差距就造成了。不过好处是,思想上的差异是可以可以改变的,它不像物质上的差异,你没办法让猪通过学习变成人,但人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人与人之间,会因种族、文化、性格、价值观等等产生诸多区别,但我更愿意把这些区别都归因于一点:认知差异。因为认知的不同,事实上人们是生活在各自的平行世界里。《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提出了“想象的共同体”的概念,它在本质上也是“认知的共同体”:认知水平趋同的人,更有可能结成虚拟“社区”,在生活方式、个人成就和社会关系中表现得更为接近。 《人类简史》这本书还没看过,但已经看到好多地方都推荐了这本书,这本书将是我下本早晨起来阅读的书籍,关于想象的共同体的概念,也正好在原著里面好好的学习一下。人们
46 min read
《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摘录
Reading notes | 读书笔记

《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摘录

起初是自己准备做一个打卡的应用,所以看了一些关于习惯方面的书。这是《微习惯》内容的整理,摘录的主要依据是我看到这句话有所思考,还有就是一些认为可以记住的一些观点,而且我也将思考的内容都记录了下来,就是一些所想所感。 如果没有产出什么结果,再大的决心也毫无价值。例如我要每天锻炼两小时,但实际上根本没做,所以再大的决心也没意义。实际上,脱离行为的决心反而会有损信心。 读完书后,这点其实是微习惯的核心,凡事都有个开头,第一步的重要性,微习惯实际上是利用了,当你在开始一件事情之后,闹钟原本存在的抗拒意识会消失的很快,这一科学理论来进行习惯培养的小技巧。 人们总会习惯性地高估自己的自控力。 经常会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但也经常会低估自己的承受力。你不知道你自己到底能承受多少的重量,但真实情况是比你想的多得多。 为求改变而勉强自己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这就是欲望和能力不匹配。 经常定目标的时候会犯这样错误,总是给自己定一个非常高的目标,完不成的时候,总是会打击到自己的自信心。 摸鼻子不会带来任何回报。其次,你还是这样做了,只是因为这件事你能
10 min read
Thoughts | 思考

摩拜单车与ofo,胜利的果实最后谁能吃到?

前几天,腾讯CEO马化腾与ofo投资人朱啸虎就谁目前是共享单车行业里面的第一名起了争执,同时随着这场争论,也将摩拜单车与ofo的战争正式的摆在观众的面前。 还是原来的规矩,先简要地说一下目前的故事背景。根据市场占有率来看,ofo认为自己已经是行业的第一了,摩拜只能老实的当第二了。而摩拜背后的男人站出来,说了一句,占有率并不能说明问题,你的根本问题在于技术落后,要是没有弯道超车,能不能打败还很难说。 那么到底谁说的对?那么开始今天的透过现象看本质。 首先,第三方的数据调查基本上都是基于app,其实这是有些片面的。摩拜单车背靠微信支持,不用app也可以很好的完成租车的全部流程,我相信也有很多用户都是直接在微信进行体验,而不是下一个摩拜的应用。而且小马哥在评论中也说了,摩拜的数据在微信里面是ofo的一倍多,如果这个消息属实,要是算上这部分数据,摩拜与ofo的差距可能会比现在看起来小很多。 对于这两家单车本身来说,骑过人基本都有一个统一的共识,摩拜单车质量好,但ofo好骑,而且大家可以留意一下网上的评论,经常能看到有用户吐槽,“下班回家准备骑ofo,但是找到一辆,坏一辆,最后发
5 min read
Thoughts | 思考

苹果强行收取30%“过路费”,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最近,苹果公司正式规定,将“打赏”这个渠道也划进“苹果税”的范围里去。苹果这么做到底意欲为何? 我先简单说一下目前的故事背景,在IOS的生态环境中,按照现在苹果的规矩,打赏公众号,或者打赏主播,游戏道具收费,都必须使用苹果内置的 IAP 机制进行付费,而附带的结果就是,苹果要从中收取30%的过路费。大概就这意思,想知道详细的可以自行搜索,就不废话了。 先说一下这个事情的看法,我个人觉得这种做法和无赖没什么区别。 首先,“打赏”到底是不是消费?如果算消费,苹果收取这个钱,我认为还是可以说得通。所以目前对于游戏里面的虚拟道具消费等,收取“过路费”是可以理解,但说得通和是不是无赖没关系,毕竟我要多花百分之三十的成本才能得到和安卓平台同样质量的服务。 但问题是“打赏”在我看来并不属于消费,消费的成立起码会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过程,目前在国内主要“打赏”的对象,基本都属于内容,而且打赏也不是必须的,所以对于打赏只存在交货,而不存在交钱。也就是说即使不“打赏”
4 min read
Thoughts | 思考

Google 内部考核制度 OKRs 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不知怎的,突然一股 OKR 的风就这么吹来了,作为一个 Google 迷,当然不会错过这个知识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查询了不少资料,在这里就将我的学习成果都整理好献给大家。 基本的介绍资料我就不浪费篇幅去说了,想知道自己百度一下,非常多,我就着重说一些关键的内容。 OKR 是 Google 用来设定战略目标并跟踪进度的。所以不要将 OKR 作为绩效考核工具,不要与绩效挂钩,说白了,OKR 是一个将公司与个人目标统一,摒弃传统的“指挥式管理”,比较依靠个人主动性发挥的工具。 关键点 * Objectives 定的要有野心,简单的来说就是目标要设定在人们的“非舒适区”。 * Key Results 需要可量化,可以直接用数字分级(Google 的分级是 0 - 1)。 * 制定的 OKRs 需要公开透明,让组织里面的每一个人都能清楚的了解全部。 * OKRs 的评分结果如果是0.6~
5 min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