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notes | 读书笔记

A collection of 22 posts
#4 阅读卡片 - 原则
Reading notes | 读书笔记

#4 阅读卡片 - 原则

打算将卡片的内容输出格式升级一下,这样在阅读的时候就能清楚的知道这个部分的内容是出于原书中的位置,方便归宿,也能通过这个目录形成结构化的帮助记忆了(应该是我的YY了)。 4.5 伟大的合作如同爵士乐演奏 3—5个精明强干且善于思考的人以开放心态讨论,通常能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 “但如果人太多,合作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即便其中有很多聪明、有才华的人。给团队增加成员的共生效果是逐步递增的(2+1=4.25),直至到达一个顶点,过了顶点后将不再产生增效,反而带来效率递减。这是因为:(1)边际效益随团队人数增多而减少(两三个人可以贡献大部分重要的观点,增加更多人不会有更多的好点子);(2)团队人数过多时,其互动效率低于小团队的互动效率。当然,实际中最好的结果取决于人员的素质和他们带来的不同观点,以及团队管理的好坏。 没想到收益递减思维模型竟然在这里也是可以使用的,当我意识到这点之后,对于这里的内容我就理解的非常快了。 在团队刚刚组建的时候,人数的增加会增加团队的效率,但这个增加值会随着团队人数的增多而递减,最终变成0,如果继续增加,反而会减少,这个模型在现实
10 min read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六)
Reading notes | 读书笔记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六)

第7章 表现层 感知设计 - Apr 17, 2018 at 18:52 代替用“什么具有美感”来评估一个视觉设计方案的是,你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它们的“运作是否良好”上。对于那些在之前的层面就确定的目标,视觉设计给予它们的支持效果如何?例如,产品的外观有没有破坏结构,有没有使结构中的各个模块之间的区别变得不清晰、模棱两可?或者,外观有没有强化结构,使用户可用的选项清楚明了? 在做视觉设计的时候,经常会控制不住度,这个度在于到底是个人风格趋向,还是真的需要修改。这里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把问题从“这个设计到底好不好看”转向到,它有没有将信息正确的向用户表达清楚。 忠于眼睛 评估一个产品视觉设计的简单方法之一,是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的视线首先落在什么地方?哪个设计要素在第一时间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它们是对于战略目标来讲很重要的东西吗?或者用户第一时间注意到的东西与他们的(或你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吗? 如何来判断视觉设计好不好,每次看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记住第一次观看设计时的自我表现,完成之后在回忆自己看设计的时候整个过程;哪些元素吸引你了,吸引你的这些元素是否能
7 min read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 (五)
Reading notes | 读书笔记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 (五)

结构化内容 | Apr 7, 2018 at 21:25 在以内容为主的网站上,信息架构主要的工作是设计组织分类和导航的结构,让用户可以高效率、有效地浏览网站的内容。 同样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就能给予用户不同的感觉,合理的安排信息内容,可以让用户在快速浏览的时候能够快速了解到你想要表达什么,这块内容到底谁是重点。我应该看哪些内容。用户不会一开始就读你的产品,而是快速的浏览,只有碰到感兴趣的地方才会聚焦视线,细细阅读相关的内容。 从上到下(top-down approach)的信息架构方法将从战略层所考虑的内容,即根据产品目标与用户需求直接进行结构设计。先从最广泛的、有可能满足决策目标的内容与功能开始进行分类,然后再依据逻辑细分出次级分类。这样的“主要分类”与“次级分类”的层级结构就像一个个的空槽,而内容和功能将按顺序一一填入。 信息架构的方式建立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从上到下的方式,就是从战略层考虑内容,以一个目标为导向的方式,想起了Google OKR的过程,由目标出发,在乡下延展分支。 从下到上(bottom-up approach
14 min read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四)
Reading notes | 读书笔记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四)

第4章 范围层 功能规格和内容需求 定义项目范围则同时在做这两件事:这是一个有价值的过程,同时能产生有价值的产品。 当你带着目的去考虑提供什么需求,满足用户什么需求的时候,就是从战略层转向范围层的过程。 过程(process)的价值在于,当整个事情还处在假设阶段的时候,它能迫使你去考虑潜在的冲突和产品中一些粗略的点。我们能确定现在能解决哪些事情,而哪些必须要再迟一点才能解决。 过程的价值,相当于流程的思考,重新思考这个事情从头到尾的思路,将老的过程重新打乱从来,减少出错的可能性。好的体检就是避免用户得到错误的提示,或者说即使错误了也能通过反馈将用户引导到正确的路径上去,按照本能去操作即可达到想要的结果。 产品(product)的价值在于,被定义的这个产品给了整个团队一个参考点,明确了这个项目中要完成的的全部工作,它也提供了一门用于讨论这件事情的共同的语言。定义好你的要求能保证在设计过程中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你要确定你要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为了满足这个需求,什么样的功能集组合成的产品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这部分内容要分享给你的
6 min read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三)
Reading notes | 读书笔记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三)

第三章 战略层 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 | 27 Mar 2018 at 05:44 成功的用户体验,其基础是一个被明确表达的“战略”。知道企业与用户双方对产品的期许和目标,有助于促进用户体验各方面战略的确立和制定。 首先在需要你的目标是足够明确,你的产品是为了什么存在的。这个目的必须明确,在其他的时候也可以描述为,如何用一句话描述的你的服务。产品的所有细节都应该是在战略层的基础上发展的。相当于盖楼的地基。 此处的关键词是明确(explicit)。当我们能越清楚地表达我们想要什么,以及确切地知道其他人想要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时,我们就能越精确地满足双方的需求。 你在做产品的时候最开始就要明确的两个问题 1. 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2. 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这两个问题应该在每个产品设计钱就应该明确的,书中讲,你越是明确,那么你就越能满足双方的需求。第一个问题是,来自于企业内部的需求,第二个问题是确定来自用户的需求,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组成了战略层。 产品目标 为了创造成功的用户体验,我们必须保
3 min read
《用户体验要素》 读书笔记(二)
Reading notes | 读书笔记

《用户体验要素》 读书笔记(二)

五个层面 | 22 Mar 2018 at 06:05 表现层 在表现层(surface),你看到的是一系列的网页,由图片和文字组成。一些图片是可以点击的,从而执行某种功能,例如把你带到购物车里去的购物车图标。一些图片就只是图片,比如一个促销产品的照片或网站自己的标志。 框架层 在表现层之下是网站的框架层(skeleton):按钮、控件、照片和文本区域的位置。框架层用于优化设计布局,以达到这些元素的最大的效果和效率—使你在需要的时候,能记得标识并找到购物车的按钮。 结构层 与框架层相比更抽象的是结构层(structure),框架是结构的具体表达方式。框架层确定了在结账页面上交互元素的位置;而结构层则用来设计用户如何到达某个页面,并且在他们做完事情之后能去什么地方。框架层定义了导航条上各要素的排列方式,允许用户可以浏览不同的商品分类;结构层则确定哪些类别应该出现在那里。 范围层 结构层确定网站各种特性和功能最合适的组合方式,而这些特性和功能就构成了网站的范围层(scope)。比如,有些电子商务网站提供了一个功能,使用户可以保存
10 min read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 (一)
Reading notes | 读书笔记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 (一)

我们在平时设计产品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理所应当的想法,按钮放在这里用户就知道该点,下面有个提示用户是可以看到的。在某些场景下可能会实现,但是可能加上环境的干扰,你理所应当的一些表现就变的微不足道。所以场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越能够模拟使用你产品的场景,你才能体会到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候所产生的疑问和顾虑。
12 min read
启示录
Reading notes | 读书笔记

启示录

前沿 | 4 Jan 2018 at 07:11 如果开发的产品没有市场价值,那么无论开发团队多么优秀也无济于事 产品是用来解决用户需求的,如果没有解决问题,用户是不会买单。做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你的产品是给谁做的,解决他们的什么问题的。 1. 产品经理的任务是探索产品的价值、可用性、可行性。 2. 探索(定义)产品需要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软件架构师通力合作。 3. 开发人员不擅长用户体验设计,因为开发人员脑子里想的是实现模型,而用户看重的是产品的概念模型。 4. 用户体验设计就是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对硬件设备来说,则是工业设计)。 5. 功能(产品需求)和用户体验设计密不可分。 6. 产品创意必须尽早地、反复地接受目标用户的试用,以便获取有效的用户体验。 7. 为了验证产品的价值和可用性,必须尽早地、反复地请目标用户测试产品创意。 8. 采用高保真的产品原型是全体队员成员了解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最有效的途径。 9. 产品经理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我复杂的市场/用户需求,
47 min read
结网
Reading notes | 读书笔记

结网

28 Nov 2017 at 06:42 所以产品经理要关注最核心、最能够获得用户口碑的战略点,如果用户对某种产品感到失望,那么公司就需要再花更多的精力去弥补,这是得不偿失的。当用户口碑坏掉后很难再将他们拉回来。 第一印象很重要,第一批种子用户很重要,产品上线的时候找到你的种子用户,这群用户具有较高的包容性,并且愿意尝试。等到口碑起来了,在想着如何去扩大推广。 任何产品的核心功能,其宗旨都是能对用户有所帮助,能够解决用户某一方面的需求,如节省时间、解决问题、提升效率等。而产品经理就是要将这种核心能力做到极致,通过技术实现差异化。 产品一定要解决某种用户需求,这是一个前提条件,也就是黄金思圈思考的过程。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解决这个需求的方法和措施是什么,具体的解决功能是什么? 因为要发现产品的不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天天用产品。如果你坚持使用,一定能发现其中的问题。 产品做出来了,产品经理一定要天天用你自己的产品,只有把自己融入到用户中,才能体会到用户使用产品的场景和存在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只有先让自己挑不出毛病,别人才可能觉得还行,如果你自
28 min read
习惯的力量
Reading notes | 读书笔记

习惯的力量

19 Nov 2017 at 21:04 我们每天做出的大部分选择似乎都是精心考虑的决策结果,其实不然。这些选择都是习惯的结果。 在《好好学习》和《如何学习》里面都也提到过,生活中大部分的情况下都是因为习惯产生的结果,尤其是在有一定压力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为压力扑来的时候大脑的思考的活动会被抑制的很低,所以这时候通常是你的习惯行为来代替你下决定。所以经常会有这种情况,你感觉你当时是深思熟虑了,但是在过段时间往回回忆的时候,你仍然会发现自己当时“思考”的不足,因为这是你平时遇到事情习惯的反应。杜克大学2006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人每天有40%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的决定促成的,而是出于习惯。 我们大脑中的这个过程是一个由三步组成的回路。第一步,存在着一个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第二部,存在一个惯常行为,这可以是身体、思维或情感方面的。第三部则是奖赏,这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 这和之前在学习《如何学习》里面有提到过习惯的养成通常由四步,是一个道理,在如何学习中,第一步是信息,就是这里说的暗示,第二步,
10 min read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Reading notes | 读书笔记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1. 积极向上 2. 以始为终 3. 要事第一 4. 双赢思维 5. 知己知彼 6. 统合综效 7. 不断更新 认知不仅是认识外在世界,更与我们向外看时所透过的“镜片“有关,因为这镜片(即思维)往往左右着我们对外界的诠释。 每个人的生活其实是在一个认知的平行世界,你会容易与在认知上与你相似的的人聚集,这是认知造成的结果,你对待事物的看法,会影响你的行动,你的行动决定你的处境。 要改变现状,就得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得改变我们看待外界的观点。 改变自己的第一步是要改变自己的认知,也就是向外看透过的“镜片”,人很难做一些违心的事情,只有从内的改变,那么它所带来的影响才能改变你,并且坚持下去。 不必拿儿子与旁人比较,把固定的社会模式强加在他身上,反而能够心平气静地与孩子相处。我们相信他有能力应付人生的种种挑战,也就不给予保护,以使他不受嘲笑。 自己的弟弟在小的时候,家里的人都因为他有癫痫而对他进行了过度的保护,所有事情的问题都会从这方面上寻找借口,与朋友相处,自己的学习,运动等等。
10 min read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摘录
Reading notes | 读书笔记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摘录

史铁生曾经写过一句“政治特别不正确”的话:“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于人与猪的差别。”任何一个人和人和一头猪之间的基因差异是恒定的、可量化的,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则会大到完全超乎你的想象,乃至无法预测。 人与人的差异主要在思想上的差异,同一件事情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然后会有不同的做法,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久而久之,这种量变到质变的差距就造成了。不过好处是,思想上的差异是可以可以改变的,它不像物质上的差异,你没办法让猪通过学习变成人,但人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人与人之间,会因种族、文化、性格、价值观等等产生诸多区别,但我更愿意把这些区别都归因于一点:认知差异。因为认知的不同,事实上人们是生活在各自的平行世界里。《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提出了“想象的共同体”的概念,它在本质上也是“认知的共同体”:认知水平趋同的人,更有可能结成虚拟“社区”,在生活方式、个人成就和社会关系中表现得更为接近。 《人类简史》这本书还没看过,但已经看到好多地方都推荐了这本书,这本书将是我下本早晨起来阅读的书籍,关于想象的共同体的概念,也正好在原著里面好好的学习一下。人们
46 min read
《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摘录
Reading notes | 读书笔记

《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摘录

起初是自己准备做一个打卡的应用,所以看了一些关于习惯方面的书。这是《微习惯》内容的整理,摘录的主要依据是我看到这句话有所思考,还有就是一些认为可以记住的一些观点,而且我也将思考的内容都记录了下来,就是一些所想所感。 如果没有产出什么结果,再大的决心也毫无价值。例如我要每天锻炼两小时,但实际上根本没做,所以再大的决心也没意义。实际上,脱离行为的决心反而会有损信心。 读完书后,这点其实是微习惯的核心,凡事都有个开头,第一步的重要性,微习惯实际上是利用了,当你在开始一件事情之后,闹钟原本存在的抗拒意识会消失的很快,这一科学理论来进行习惯培养的小技巧。 人们总会习惯性地高估自己的自控力。 经常会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但也经常会低估自己的承受力。你不知道你自己到底能承受多少的重量,但真实情况是比你想的多得多。 为求改变而勉强自己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这就是欲望和能力不匹配。 经常定目标的时候会犯这样错误,总是给自己定一个非常高的目标,完不成的时候,总是会打击到自己的自信心。 摸鼻子不会带来任何回报。其次,你还是这样做了,只是因为这件事你能
10 min read